耳鸣

南京看耳鸣专业医院_耳鸣耳鸣嗡嗡响怎么办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对耳鸣存在认知混淆,甚至将其与脑鸣混为一谈。实际上,耳鸣并非都意味着疾病——正常人在极安静环境下出现的耳鸣,属于非病态范畴,无需过度担忧。但病理性耳鸣则需警惕,其表现形式多样,可分为传导性耳鸣、感音性耳鸣,还包括由体声引发的肌性耳鸣、呼吸性耳鸣、血管搏动性耳鸣等。而常被提及的“脑鸣”,本质是耳鸣的特殊表现形式,患者多感觉声音来源于头顶或后脑部位。
一、耳鸣的常见病因
 
耳鸣的诱因复杂,既涉及局部器官病变,也与全身健康状态、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:
 
脑部与耳部局部病变
 
脑部疾病是重要诱因,如脑肿瘤、脑部炎症、脑萎缩、脑中风,以及动脉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等,都可能影响神经信号传导,引发耳鸣。耳部相关病变(如内耳毛细胞损伤、中耳炎等)也会直接导致听觉异常,表现为耳鸣。
 
全身性疾病影响
 
多种全身性疾病可间接诱发耳鸣,例如高血压、低血压导致的血压波动,贫血引起的血氧供应不足,肾病、毒血症、白血病等严重疾病对身体代谢的影响,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,均可能通过影响血液循环或神经功能,引发耳鸣症状。
 
心理与生活习惯因素
 
目前临床发现,多数耳鸣患者的发病与长期精神状态相关——长期紧张、焦虑、工作压力过大,是诱发耳鸣的重要诱因。这类患者常描述“脑内有虫类鸣响”,且易伴随抑郁、烦躁不安等情绪问题,同时可能出现眩晕、失眠、健忘等症状,严重时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体力不足、心慌、气短、脑子空白感,甚至躯体疼痛、头晕、头痛等主观不适。
 
药物与外界刺激
 
部分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引发耳鸣(如某些抗生素、利尿剂);此外,随着生活方式变化,长期熬夜、长时间佩戴高音频随身听等习惯,会持续刺激耳部与脑部神经,导致耳部、脑部疾病高发,间接推高耳鸣发病率。
 
二、耳鸣的发病现状
 
有数据显示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改变,耳鸣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——过去发病率仅为3%~4%,如今已攀升至10%~20%,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常见问题,需引起足够重视。
 
三、耳鸣的临床诊断
 
在过去,这类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耳鸣,常被笼统诊断为“神经官能症”“神经衰弱”“植物神经功能失调”;但随着医学诊断技术发展,目前通过临床心理测评可发现,多数此类患者实际伴随焦虑症、抑郁症或强迫症等心理问题,诊断更为精准,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方向。
 
四、耳鸣的干预措施
 
目前,耳鸣与脑鸣仍属于医学上的疑难病,治疗难度较大,临床多采用“综合干预”模式:
 
首选药物治疗
 
以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、神经营养药物修复神经、扩血管药物改善血液循环、补充维生素调节代谢为主,通过针对性用药缓解症状、修复受损组织。
 
中医与心理疏导辅助
 
结合中医辨证论治(如根据体质调理气血、疏肝解郁),同时搭配心理疏导,缓解患者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,从“生理+心理”双重层面改善病情。
 
高压氧治疗:无创且有效的新选择
 
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,近年来在耳鸣治疗中应用广泛,其核心机理包括三点:
 
提高体内血氧含量,改善内耳及脑部的供氧状态,为受损听神经的修复提供充足氧气;
 
收缩体内小动脉,减轻内耳淋巴水肿,修复受损的内耳毛细胞(毛细胞损伤是耳鸣的重要诱因之一);
 
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吸收,间接改善耳鸣患者伴随的焦虑、抑郁情绪,助力患者整体康复。
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
24小时咨询热线

025-85262032

门诊时间:8:00 - 17:30(节假日不休)

地 址: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528号

咨询电话:025-85262032

备 案:苏ICP备18040864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