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鼻喉知识

孩子打呼噜≠睡得香!南京家长需注意!

发布日期:2025-09-03
别误把“呼噜”当“熟睡”!孩子打鼾暗藏健康隐患,家长需警惕
 
孩子的睡眠问题是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,不少家长通过游泳等方式改善孩子睡眠质量,但也有家长认为“孩子打呼噜就是睡得香”。对此,仁品耳鼻喉医院专家明确提醒:孩子睡觉打呼噜绝非睡眠质量好的表现,反而可能是健康预警信号——长期忽视不仅会降低睡眠质量,还可能影响大脑发育、身体成长与智力发展。
 
一、孩子打呼噜≠睡得香,而是睡眠质量的“隐形杀手”
 
很多家长误以为“打呼噜说明孩子睡得沉”,实则相反:正常睡眠时呼吸道通畅,气流平稳无杂音;而打呼噜是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表现——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冲击黏膜或组织,才会产生“呼噜”声。
 
这种阻塞会导致孩子睡眠中反复出现“呼吸暂停”或“低通气”(呼吸变浅),使睡眠频繁中断(可能一晚数十次,孩子自身难以察觉),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阶段。长期如此会导致:
 
白天精神萎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;
 
生长激素分泌减少(深度睡眠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),影响身高、体重发育;
 
情绪波动大,易烦躁、哭闹,甚至出现多动等行为问题。
二、孩子打呼噜的3大常见原因,家长可对照排查
 
孩子打呼噜的诱因多样,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,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类:
 
1.暂时性诱因: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
 
感冒、鼻炎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孩子短期打呼噜的最常见原因:
 
感染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、扁桃体肿大,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(鼻涕、痰液),堵塞鼻腔和咽喉部气道;
 
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受阻,就会引发打呼噜。
 
特点:多为暂时性,随着感冒痊愈、炎症消退,打呼噜症状会自行消失;若感冒反复,打呼噜也可能频繁出现。
 
2.器质性隐患: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(最需警惕)
 
腺样体(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)和扁桃体(位于咽喉部)是孩子呼吸道的“防御屏障”,但反复感染或过敏可能导致其增生肥大,成为长期打呼噜的“元凶”:
 
腺样体肥大:增生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,孩子入睡后只能张口呼吸,气流冲击舌根部、软腭等组织,发出持续呼噜声,常伴随“张口呼吸、鼻塞、流涕”等症状;
 
扁桃体肥大:肿大的扁桃体占据咽喉部空间,直接狭窄气道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睡眠中呼吸暂停。
 
特点:打呼噜症状持续时间长(超过2周)、声音大且规律,部分孩子还会出现“腺样体面容”(上唇短厚翘起、牙齿排列不齐、下颌骨下垂)。
 
专家建议:需及时就医,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肥大程度——轻度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控制炎症;若肥大严重、影响呼吸或发育,需考虑手术切除(如腺样体切除术、扁桃体切除术),避免长期缺氧影响生长发育。
 
3.生理性因素:睡姿不当
 
与成人类似,孩子睡姿不合适也可能诱发打呼噜:
 
仰卧睡觉时,舌头和软腭容易向后坠,堵塞部分气道;
 
枕头过高或过低,会使颈部气道弯曲,影响气流通畅。
 
特点:打呼噜声音较轻、不规律,调整睡姿(如改为侧卧、调整枕头高度)后症状会明显缓解或消失,且无其他不适(如鼻塞、张口呼吸)。
 
三、家长应对指南:发现孩子打呼噜,这样做最科学
 
1.先观察,辨诱因:
 
若为感冒引发:积极治疗感冒,用生理盐水洗鼻清理分泌物,保持鼻腔通畅;
 
若为睡姿问题:及时调整为侧卧,选择高度适宜(与孩子肩膀同宽)的枕头;
 
若持续超过2周、声音大、伴随张口呼吸/腺样体面容/白天嗜睡: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。
 
2.日常预防,减少风险:
 
预防感冒: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,避免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污浊的场所,降低上呼吸道感染频率;
 
控制过敏:若孩子有过敏性鼻炎,需规避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),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;
 
保持良好习惯:避免孩子睡前剧烈运动、过度兴奋,睡前不进食过多食物,保持卧室空气湿润通畅。
 
总之,孩子打呼噜绝非“熟睡”的表现,而是呼吸道通畅度的“晴雨表”。家长需摒弃“打呼噜无害”的误区,及时排查诱因——暂时性问题可通过护理缓解,而腺样体肥大等器质性问题若长期忽视,可能对孩子发育造成不可逆影响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睡眠和成长环境。
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
24小时咨询热线

025-85262032

门诊时间:8:00 - 17:30(节假日不休)

地 址: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528号

咨询电话:025-85262032

备 案:苏ICP备18040864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