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鼻喉问答

南京听力下降怎么办?如何科学守护听力?七大关键措施!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
听力,作为我们感知世界、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,贯穿了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。然而,它并非“一成不变”的“终身资产”——从先天性耳聋的先天影响,到后天生活中诸多不良习惯引发的听力损伤,听力健康时刻面临着威胁。更需警惕的是,像长时间高音量聆听音乐、长期处于噪音环境等行为造成的听力损失,往往具有永久性,一旦发生便难以逆转。
幸运的是,绝大多数后天性听力损失并非无法规避。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,我们完全能够有效降低听力损失的风险,减少发病率,让听觉健康伴随我们更长久。那么,具体该如何科学守护听力呢?以下七大关键措施,值得每个人牢记并践行。
 
一、谨慎用药,远离“耳毒性”风险
 
药物性耳聋是后天听力损失的重要诱因之一,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(如庆大霉素、链霉素等)是目前已知引发耳蜗病变最多的耳毒性药物。因此,预防药物性耳聋的首要原则是: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。
 
在就医时,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听力健康状况;若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,更需提前说明,严格遵医嘱用药,切勿自行购买、使用可能损伤听神经的药物。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人群,定期监测听力状况也十分必要,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对听力的潜在影响。
 
二、规避噪音,给耳朵“休养生息”的时间
 
长时间接触噪音或暴露于强烈噪音环境,是导致噪声性耳聋的“元凶”,且这种听力损伤同样具有不可逆性——噪音会直接损伤耳蜗内的毛细胞,而毛细胞一旦受损,无法再生。
 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:收听音乐、podcasts或观看视频时,音量不宜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%,每次连续聆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,之后让耳朵休息至少10-15分钟;在建筑工地、工厂车间、KTV等噪音较大的环境中,务必佩戴专业的防噪音耳塞或耳罩,减少噪音对听力的直接冲击;若突然遭遇鞭炮声、爆炸声等强烈噪音,可迅速用双手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,通过调整中耳压力,减轻噪音对鼓膜的冲击。
 
三、拒绝“乱掏耳”,避免外耳道与鼓膜损伤
 
“耳不掏不聋”这句俗语,蕴含着朴素的科学道理。很多人习惯用棉签、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,认为这样能清洁耳道,实则暗藏风险:不适当的挖耳动作很容易划伤外耳道皮肤,引发外耳道炎症、感染,甚至形成外耳道疖肿;若用力过猛或工具过硬,还可能直接伤及鼓膜或听小骨,造成鼓膜穿孔,严重影响听力。
 
事实上,耳道具有自我清洁功能,耳垢(耵聍)会随着咀嚼、说话等动作自然排出体外,无需频繁清理。若耳垢确实过多、堵塞耳道,影响听力或引发不适,应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,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工具清理,切勿自行处理。
 
四、科学饮食,为听力健康“补充营养”
 
饮食与听力健康密切相关,合理的膳食结构能为内耳提供充足的营养,改善内耳血液循环,延缓听力减退。日常饮食中,应注意多摄入富含锌、铁、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:
 
锌元素有助于维持耳蜗的正常功能,可多吃牡蛎、瘦肉、坚果、豆类等;
 
铁元素能促进内耳血液循环,预防耳蜗缺氧,动物肝脏、菠菜、黑木耳等都是优质来源;
 
钙元素可增强鼓膜的弹性,牛奶、豆制品、虾皮等食物富含钙质。
 
同时,要避免长期摄入高盐、高脂肪、低纤维素的食物,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血管硬化,影响内耳供血;戒烟限酒也十分重要——吸烟会损伤内耳血管内皮细胞,酒精则可能刺激内耳神经,两者都会增加听力损失的风险。
 
五、调节情绪,避免“情绪激动”引发突发性耳聋
 
情绪波动对听力健康的影响,往往被人们忽视。当人处于情绪激动、焦虑、愤怒或过度紧张的状态时,体内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,这种激素会导致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,使小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,造成内耳组织供氧不足。若缺氧状态持续时间较长,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——这种听力损失起病急骤,往往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听力迅速下降,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障碍。
 
因此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。日常生活中,可通过运动、冥想、听舒缓音乐、与亲友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,避免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;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丰富精神生活,也能帮助调节心态,减少情绪波动对听力的影响。
 
六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,延缓老年听力减退
 
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各器官逐渐老化,听力器官也不例外——通常到60岁左右,约有30%的老年人会出现对高频尖细声音(如鸟鸣声、电话铃声)的听力困难,这被称为“老年性耳聋”。而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脑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,会进一步加重内耳血液循环障碍,加速听力老化的进程。
 
因此,中老年人若患有此类慢性疾病,应积极配合治疗,控制病情发展:通过合理用药、调整饮食、规律运动等方式,改善血管功能,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,从而延缓听力减退的速度。此外,老年人还应注意避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,减少噪音暴露,为听力健康“保驾护航”。
 
七、定期听力检查,早发现早干预
 
听力检查是预防听力损失的“重要防线”,却常常被人们忽略。很多人认为“只有听力明显下降时才需要检查”,实则不然——早期听力损失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若等到出现明显听力问题再检查,可能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
 
建议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听力检查:
 
儿童:新生儿应进行听力筛查,儿童期每1-2年检查一次,及时发现先天性或后天性听力问题;
 
成年人:尤其是长期处于噪音环境、经常使用耳机、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的人群,建议每年检查一次;
 
老年人: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,密切监测听力变化,若发现听力减退,及时佩戴助听器或进行其他干预,避免听力损失进一步加重。
 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

24小时咨询热线

025-85262032

门诊时间:8:00 - 17:30(节假日不休)

地 址: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528号

咨询电话:025-85262032

备 案:苏ICP备18040864号-5